文字史料方面,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许多与丝织有关的象形文字,如蚕、丝、桑、帛、衣、巾等。青铜器上也常有蚕的纹样出现。《卜辞》中有“蚕示三牢”的记述,表示当时有对蚕神的祭祀。春秋以后这方斗前面的记载更加丰富,《诗经》中出现很多养蚕、丝织的诗句,如有“十亩之间兮,桑者泄卜纳泄兮”表示当时种桑养蚕的规模;又有:“春日载阳,有鸣仑庚,女执懿筐,遵坡微行,爰求柔桑”,是对春日下,少女们执筐采桑的富有诗意的描写;还有:“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抱布易丝”,“衣锦怲衣”等词句。另在《拾遗记》中载有云昆锦型销没、列堞锦、杂珠锦,篆文锦等,说明当时丝织品种已很丰富。
锦: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帛:顶级丝制布条、白色丝织布条。
拼 音 jǐn 部 首 钅 笔 画 13 五 行 金 繁 体 锦 五 笔 QRMH 基本释义 1.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屏。~标。~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 2.鲜明美丽:~霞。~缎。~笺。~鸡(
“锦缎”这个词中,“缎”字用来表明一种材质,“锦”字是用来表达缎的光滑和华丽的视觉以及手感等感官效果,如果使用绞丝旁就是“mian(第二声)绵”,而绵与缎是两种不同的材质,放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语的话会产生矛盾。
上一篇:谦不要言字旁是啥字
下一篇:“靑”字下面是“月”还是“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