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义:
1、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傲慢;不敬。
古文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侯列传》:“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释义:大王一向为人傲慢没有礼数,现在拜封大将好像召见小孩子。
2、用作动词,意思是:懈怠;轻视。
古文出处:三国两晋·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释义:诏书急切严厉。指责我有意回避和怠慢。
3、用作形容词,意思是:缓慢。
古文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释义: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今义:
1、速度低缓的。与「快」相对。
2、 稍缓。 态度冷漠、不礼貌的。
扩展资料
“慢”字的字形演变:
慢的古义和今义?
文言版《说文解字》:慢,惰也。从心,曼声。一曰慢,不畏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慢,怠惰。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曼”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慢”是态度高傲不妥协。
“慢”字的组词:
1. 迟缓。与「快」相对。 【组词】:「缓慢」、「慢速」、「慢车」、「慢工出细活」。
2. 态度冷淡、不亲切。 【组词】:「怠慢」、「傲慢」、「轻慢」。
基本字义
● 惰
duò ㄉㄨㄛˋ
◎ 懒,懈怠,与“勤”相对:懒~。怠~。~性。~慢。将骄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