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语知识 > 季节成语 >

汉字历史两则

| admin2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我国的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但具有绘画的意象美,而且也具有意境美。做为一种文字既可以实用,汉字的书法又是一种艺术,也可供人们欣赏。
汉字的书法艺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风格各异,变化万千,但从书体来说,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从甲骨文演变而来,通行于秦朝,形体匀圆而整齐。
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来,通用于汉、魏。早期隶书,保留篆书特点较多,后在使用中经加工发展,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成为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两种字体。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刚劲有力。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又不像草书那样潦草,比较自由,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接近楷书的叫行楷,接近草书叫行草,书写简便易认,比较切合实用。相传行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
草书:在行书的基础上为书写便利而产生的一种字体。据说始于汉初,历经各代,从章草进而发展成今草和狂草。

上一篇:萱 字怎么写好看 求图

下一篇:勺是怎样形成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