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歌赋 > 赞美诗歌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翻译

| admin2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尺判舟游于赤壁之下翻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拦困绝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简姿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统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赤壁赋

七月既望是哪一天

既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

所在段落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型宽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卜祥亮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宴或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上一篇: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什么意思

下一篇: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后半句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