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懒得打字,上面的是转的。
个人理解比较中庸:这句话里的游必有方的意思是:如果一定不得已要出远门,那么不但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而且自己出远门也得有个正确的奋斗目标。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这是诗经里的一段话,其实现代人讨论“孝顺“很多时候都是谬误的,认为给父母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孝顺了。
孝顺,孝顺,要拆开来念 孝,顺。
孝 是尽心奉养父母
顺 是顺从父母的意志
如果我有整10块钱的能力我拿出5块钱抚养子女,拿出5块钱供养父母。那我就做到了尽心奉养父母。记得二十四孝里有个家伙为了奉养父亲把自己的孩子弄死了。我不认为这是孝,孟子在说”舜“的时候还评价他不孝呢,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而顺这个字,不是很好做到。可以说很多人都想做到,但是做不到。比如父母认为你的媳妇很好,要你们过下去。而实际上你们过不下去了,怎么办?呵呵!
父母有的时候很多想法都是不合实际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顺从父母的意志,但是不能失去自己的主见。
好了简单说到这儿吧。呵呵!
上一篇:古诗解答 杜牧的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