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典籍 > 诗人 >

即的本义和引申义

| admin2

即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是走近去吃东西。引伸为接近、靠近、走向的意思。

即和既属于哪种造字法

“即”的甲骨文字形意象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状。本义是:靠近;走向。“既”的甲骨文字形为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像一人吃罢而掉转头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是吃罢,吃过。因此,分辨这两个字,只要记住这两个字右边的构件“卩”和 “旡”,即人形姿势即可。一为靠近食器状,一为将离食器状。“即”的组词有“即将”、“即景”、“即兴”等,其词义与基本义靠近有关;“既”的组词有“既往”、“既定”、“既成事实”等,其词义与已经完成有关。“即使”,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在句子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如:即使败了,也无碍全局。“既然”,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如:他既然已经好些了,就可以回学校去了。
应该属于“假借”。

"看""祝""即""既""至"字的造字法和本意

1、看
(1)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部分是“手”字的变形,下面是“目”,意思是“用手遮住眼睛远望”。隶变后楷书写作“看”。
(2)本意是用手加额遮目而远望。
2、祝
(1)会意字。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祝”字由“示”“卩”“口”三部分组成。左边的两横一竖(示)代表祭台或神主,右边像人跪在地上对着祭台或神灵祷告,“卩”是跪着的人形,上面的“口”强调人用嘴与神灵沟通;或省去祭台,直接表示人跪在地上祷告。
(2)本意是祝愿祷告,现代基本意思是表示对人或对事美好的愿望
3、既
(1)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一个人坐在食器前扭头的样子,表示吃饱了。
(2)本意即吃完饭,引申为尽、完。由尽、完虚化为表示已经,用作副词,也作连词。
4、至
(1)至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达。
(2)至的本意为到,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用做副词,还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经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



扩展资料:
造字法及特点:
1、象形  
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人 、月。
2、指事  
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如:本,本字是在象形的木字之下加一个指示性的小横,表示树根。
3、会意
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
4、形声  
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如:河。左边是 (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 
5、转注  
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  
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

上一篇:《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

下一篇:用音序查字法要'一想,二找,三查',到底指什么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