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典籍 > 诗人 >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召公是怎样从正反两反面讲述弥谤的危害

| admin2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以“土之有山川”和有“原隰衍沃”比喻“口之宣言”,是前一个比喻的深入。即对待民“谤”不仅不能消极被动地“防”,更要积极主动地“宣”。金圣叹在《才子古文》中说:“前说民谤不可防,则比之以川;后说民谤必宜敬听,则比之以山川原隰。”这就更增强了劝谏的说服力。这两个分句说明了“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也就是说,让老百姓用嘴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就能够从这里体现出来。“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紧承、小结“财用于是乎出”和“衣食于是乎生”两句,也说明了“口之宣言”的重要性。接下来,作者又从反面说明民“言”只能“宣”而不能“壅”的道理。也就是说,即使国君不能“宣之使言”,而采取堵塞的办法,也必然是徒劳的,最终也是注定要失败的。“胡可壅也”,“其与能几何”,连用两个反问句,使结论既简洁有力、不容置疑,又显得语重心长。这一段写召公的谏言,滔滔不绝,一气呵成,把召公的主张抒发得淋漓尽致。
满意请采纳

求《召公柬历王止谤》翻译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上一篇:形声字有哪些

下一篇:绍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学讲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