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意思: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默而识之”,学问要靠知识来的,这里的“识”在古代文字中是与“志、记、志”字通用,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就是说:作学问要宁静,不可心存外务,更不可力求表现,要默默然领会在心,这是最要紧的。
爱人爱世,须要有舍身饲虎、入海救人的牺牲精神
孔子这三句话,表面上看是很容易的,做起来就非常难。后世为人师表者,可以将这几句话作成格言,在碰到厌倦的时候,提起孔子这几句话,在肚子里脸红一下,马上自己改正过来。孔子在接着这三句话之后便说:“何有于我哉?”翻成白话,便是说,我没有什么学问,只不过到处留意,默默地学习中,我把它强记下来;求学问不厌倦;教人也不厌倦;但是除了这三点以外,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
识: 读音zhì 释义:记住
厌:满足
好:爱好
喻:了解,明白,这里指看重
(1)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
(2)孔子说:“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明白大义,而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只明白自己的利益。”
在《论语》的《子罕篇》中,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这里,孔子说:“不被酒所困扰,对我来说(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要做的)呢?”
《论语·述而》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一句,现用古汉语的教材对“何有于我哉?”的解释是“对我来说有什么呀?”也就是说,这三件事对我来说都不难。
所以,“何有于我哉”即“对我来说有什么呀?”何有,即有何,有什么;于,就是对。何有于我哉 也就是 于我何有
呵呵,明白了吗?
上一篇:趁的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