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子女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方”者应是方法,不是方向。
想必你已经看过官方的解释了,很多东西都和社会背景有关系,那时候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出远门,可能就是一年或几年没有消息,所以才有游必有方的说法,很多大道理都和当时的大社会背景有关系,我们可以借鉴,不用一定为之
你问的这句话,原文是: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方”字,是方向的方,这里是指一定的地方。亦即你去东西南北必须让父母知道。实际上这句话的整个意思是:当父母双亲还健在的时候,不要外出。实在非要外出不可的话,你将要去的地点也要让父母知道。不要到处瞎游逛,以免二老惦念。
孔子说:父母在世,做儿女的要有孝心,不能去太远的的地方游荡或者工作,因为父母无论是上了年纪还是由其他事情,都需要你在父母身边尽孝道,为他们尽力,让他们安心。游必有方:是说,如果在事情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要不许去另一个地方,那么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的位置,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有事情也能有地址找到你! 能学习儒家文化,很高兴,以后多多交流
上一篇:舒婷的诗《致橡树》
下一篇:三声清泪落离觞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