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龙舟文化

| 佚名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重武节、天中节等,是集祭祀神灵、祖先、祈福辟邪、庆贺娱乐、饮食于一体的重大民俗节日。 。 端午节起源于对自然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龙崇拜演变而来。 盛夏端午节,苍龙七宿翱翔于正南中心,全年处于最“中心”的位置,正如《周易·干卦》第五行:“飞龙”在天空中。” 端午节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 龙和龙舟文化始终贯穿端午节的历史。

端午节的传说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以“屈原说”最为公认。

先说“端午节”两个字。 “端”是开始、开始的意思,“午”是炎热的夏天的意思。 中午11:00到13:00之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 端午节是一天。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开始,也就是盛夏的开始。

端午节时间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典故

纪念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2年—公元前278年),名正泽,字灵君,名平,字渊。 战国末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中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之一。 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攻打楚国都城郢都。 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 他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 5月5日,他写下了最后的作品《怀沙》后投汨罗江自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蜂拥而至。到汨罗江边祭奠屈原,便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春秋时期,楚人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帮助吴伐楚。 他五战五胜,攻克了楚国都城。 后来越国也战败了。 越王勾践求和,武王夫差答应了。 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吴国大相伯佩受越国贿赂,诽谤伍子胥。 夫差相信了谗言,命令伍子胥自杀。 伍子胥遂对邻居说:“等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景东门上,看越军入城灭吴。” 然后他自杀了。 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纪念伍子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东汉上虞人。 她的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她的尸体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了。 当时,她的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日夜沿河哭泣。 17天后,他又于5月5日投河自杀。 五天后,他取出了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祠。

邪日理论

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为凶日。 相传这一天邪恶当道,五毒同时出现。 直到民国初期,社会上还流传着“端午节躲起来”的习俗。 端午节期间的另一类民俗活动是为了驱灾辟邪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相关

有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和形成与夏季密切相关。 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节起源说》中认为端午节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 他引用了名著《岁华集二》中对端午节的第一段解释:“太阳叶明晃晃,正值盛夏”。 也就是说,端午节正值盛夏,所以端午节也可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虽然多种多样,但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驱灾,即祛毒、辟邪、辟邪;一类是祛灾,即祛毒、辟邪、辟邪; 另一类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向特定历史人物的祭祀。

龙舟竞渡

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 渔民们划着小船在河上来回寻找他的真实身份。 如今,每逢端午节前后,全国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活动。 赛龙舟,又称赛龙舟,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粽子

屈原投江自尽后,楚国百姓沿江苦苦寻找屈原。 他们怕河里的鱼吃掉屈原,就用竹筒装米,扔进江里祭奠。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铜粽的由来。 从此传统,人们每年五月初五将粽子投江,以纪念屈原。

挂艾草

端午节摆设各种花草可以驱邪祛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荆楚实录》:“采艾为人,挂于门上,以治毒气。” 这是因为艾草是一种药用植物,可以用来制作艾条来治疗疾病、艾灸穴位、驱虫等。 五月艾草含艾油最多。 此时正值生长高峰期,功效最佳,所以人们争相采摘。 家门口常挂几株艾草。 由于其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驱蚊、辟邪。

扎五色丝线

扎五色丝线

应绍《风俗记》记载:“五月五日,双臂系彩丝,名曰长生线,一根为命线,一根为兵线,一根为五彩线。” ,一个是诸锁,一个是士兵。还有鬼,防止人们生病。” 在中国古代,五色受到崇拜,被视为吉祥色。 因此,在节日的清晨,大人起床后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孩子的手腕、脚踝、脖子上系上五色丝线。 系线时,禁止儿童说话。 五色丝线不能随意折断或丢弃。 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者第一次洗澡的时候扔进河里。 据说,小孩佩戴彩色丝线可以避免蛇、蝎子等毒虫; 把它们扔进河里,意味着河水会洗去瘟疫和疾病,让孩子们平安健康。

订购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因此,古人每逢端午节,就会用酒泡雄黄,将雄黄酒涂在小孩子的耳朵、鼻子、额头、手腕、脚踝等处,据说这样可以驱蚊、蛇、蝎子、蜈蚣、壁虎和蜘蛛迫不及待地想抓住你。

挂钟夔雕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的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雕像,以镇宅辟邪。 唐明帝年间,在骊山讲武回宫时,疟疾爆发。 他梦见了一大一小两个鬼。 小鬼穿着大红色的开裆裤,偷走了杨贵妃的香囊和明帝的玉笛,在皇宫里跑来跑去。 大鬼身穿蓝袍,头戴帽子,抓住小鬼,挖出它的眼睛,一口吞了下去。 明帝大喝问道,鬼道:“陛下钟馗考武不及格,我愿为陛下除妖。” 明帝醒来后,疟疾痊愈,于是命画家吴道子根据梦中所见,画出钟馗捉鬼的肖像,并命天下人在端午节期间将其张贴出来,以驱车前往。驱除邪灵。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多达二十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五节、当五洪水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昌节、蒲节等。 、端午节、浴兰节、屈原节、午日节、女儿节、狄拉节、诗人节、龙节、午日、元宵节、五旦节等。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自古以来,人们在这个时候载歌载舞,表达祝福。 端午节临近,我们也要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和敬意,祈福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编辑| 左才秀

回顾|王云伟

来源 | 互联网

天华社区长期向居民朋友们征集捐款

上一篇:关于像三思而后行的诗句有哪些?

下一篇: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寻寻觅觅,清清,凄惨惨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