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不耻下问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 佚名

定义:不要羞于向那些知识或地位低于你的人寻求建议。

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名叫孔羽,勤奋好学,为人谦虚。 他死后,魏国君主赐他“文”号,以表彰他,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 因此,后来人们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一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 他认为孔宇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受欢迎,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有点高估了。 他想了想,觉得不能理解,就去找孔子请教。

”子贡说:“孔子和文子没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要给他“文”这个称号呢?

孔子回答说:“孔羽聪明好学,敢于虚心向地位和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尴尬。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应该封他为‘孔羽’。”温'。”

子贡听了孔子的话,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春秋时期,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 他有两千弟子,人人都向他求教。 他的《论语》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孔子知识渊博,但他仍然虚心向别人请教。 有一次,他去祖庙祭拜祖先。 一进祖庙,他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卓著,何必问?” 孔子听了,说:“凡事都要问,有什么不好呢?” 弟子问他:“孔语死后,为什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说:“聪明好学、不耻于问的人,才配称为‘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常向别人请教,也不觉得羞耻!

虚心好学,愿意向所有人学习,包括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这就叫“不耻下问”。

上一篇:教育部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

下一篇: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美人的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