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旌

| 佚名

此后,一批批交大师生陆续登上西行列车,风华正茂的屠明镜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西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屠明镜,1928年出生于重庆,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 1958年10月,交通大学机械系教师屠明镜离开上海前,学校决定在上海和西安同步发展交通大学的工程学科。 作为机械系培养的年轻教师,申请留在上海不成问题。 但涂明镜却坚持服从组织的安排,登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

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的30年间,涂明敬作为主要研究员跟随周惠久院士从事金属材料研究,并与周惠久院士共同创立了金属材料强度理论。 1988年,涂明敬作为主要研究员的“释放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的理论研究”荣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最重要的重点研究材料力学行为、特殊现象和材料使用效率基本规律的科研机构之一。 这个实验室的建立,凝聚了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学科几十年来的集体智慧。 曾在金属材料与强度研究所工作多年、后来担任所长的屠明镜功不可没。

再次“西迁”:开辟科研新天地

1988年,屠明静60岁了。 当他应该享受悠闲的退休时光时,他再次收拾行囊,调到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担任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转而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功能材料。

与西安交通大学相比,成都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学科基础十分薄弱。 没有实验室、没有科研项目、没有科研经费,屠明静不仅“死在自己的口袋里”,还主动“走出去”,寻求与校外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努力为学校磁性材料研究开辟一条光明之路。

短短5年时间,屠明晶建立了四川省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和四川省纳米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率先成功申请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金属材料和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 2001年,四川大学材料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他的“常温磁制冷材料”和“无钕稀土镍氢动力电池”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02年和2003年十大稀土材料。 科技新闻。

1995年,屠明晶因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老人创业:服务家庭,成就传奇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屠明静与家乡的重庆文理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承担起支撑这所年轻大学的重任,被任命为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和发展战略顾问。

来校第一年,实验室只有4个人,没有设备,缺乏资金,也没有材料专业。 一切都是一张白纸。 招人也非常困难。 这里没有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投简历,最终只招收了6个硕士。

涂明镜头也不回。 他勇敢地担当起总设计师的角色,绘制蓝图、指明方向、撰写方案。 从设备选型到安装调试,再到项目构思,每一步都井然有序推进,先后主持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建筑。 实验楼、6000平米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基地,牵头建设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微纳光电器件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大学微纳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并建立了一支十人的数字化高水平科研团队。

60年过去了,当年的英俊少爷如今已是白头鲅鱼背。 将个人得失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是屠明镜这一代知识分子的自主选择。 这一选择体现了“胸怀大志、精诚报国”的情怀。 这一选择将永远闪耀在民族复兴的精神天空中。 (本报记者 任欢)

上一篇:银河补习班评价(优选8篇)

下一篇:(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整理,太实用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