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从诗中“巴山”一词来看诗巴蜀之地

| 佚名

问及归期,巴山夜雨,秋塘涨水。

何须共断西窗烛,谈巴山雨夜? (李商隐《夜雨送北》)

李商隐的这首诗,几乎所有妇女儿童都知道,但它的作者是谁,一直存在争议。

南宋洪迈编的《万唐绝句》中,这首诗的标题是“夜送雨”,意思是这首诗是送给妻子的。

从诗中的“巴山”二字来看,这首诗是写在巴蜀之地的。 唐玄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东川节,李商隐曾到四川为刘仲英侍从。 但在此之前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去世了。 于是有人猜测:

《夜雨寄北》写得深情,送诗的“君”关切地询问归期,也期盼着“剪西窗烛”。君”。 这个“君”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过去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他们仍然以诗书来交流; 第三,彼此距离较近。 从李商隐现存的诗来看,能成为这样“王”的人有一个人,那就是晚唐诗人温庭筠。 李商隐在徐州时,文曾写下《秋舍送李石玉上宜山》诗一首。 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曾送诗三首给文氏。 大致可以说,《夜雨送北》是李商隐在子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

但我认为了解人论诗、研究诗人的作品既要基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但也要研究诗人作品的主要风格、深入研究诗的内容。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来看,李商隐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 一入仕途,他就卷入派系之争。 公元852年,他无奈跟随刘仲英入蜀。 他仕途艰难,妻子早逝,他感到悲伤。 “三年江水雾气,没有为离去的人点亮屋梁。” (《开始》)以致于他后来与外界断绝了联系,甚至与同一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了友谊。 因此,说如此真诚的诗是写给好友温庭筠的,未免有些牵强。

从作者的作品风格来看,他的诗歌立意新颖,风格优美,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但有的诗想象奇特瑰丽,内容晦涩深邃,情感扑朔迷离,如《海月明珠》中有“泪,蓝田玉中日暖生烟”的模糊, “这种感觉可以回忆,但当时已经失去了”的模糊。 因此,就他的诗而言,有“诗人常爱西昆,无恨人”之说,正如郑坚所说。所以,作者思念妻子,想象妻子写信询问归期的情景,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而与已故的妻子进行了情感交流。

从诗的内容来看,“共剪西窗烛”对未来共处的美好时光的详细描写,显得温柔而深情,具有浓郁的夫妻和家庭色彩。 只有夫妻和其他家庭成员长期分离后,才能彻夜相依。 ,有举烛长谈的表现。 相反,当朋友,尤其是男性朋友久别重逢时,没有欢笑、谈心、诗意,是不足以表达真情的。

可见,《叶羽寄北》又名《叶羽寄内》,实际上是作者以思念妻子书信的形式写的一首诗。

上一篇:古代女孩被嫁人丰厚的嫁妆里,贴身丫鬟成为陪嫁

下一篇:在古代通房丫头的地位是最高的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