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播出

| 佚名

奚崇禧 摄

说到杜甫,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最贴切的形容就是“伟大”。 他的人性温情、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晨星,穿越时空,依然照亮着祖国的星空。我们的想法。

杜甫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近日,英国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播出。 唐代大诗人杜甫,一千多年后成为“国际网红”。

在中国,诗人杜甫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西方,人们对杜甫一直知之甚少。 这部BBC纪录片的导演、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按照杜甫的一生,追溯杜甫的一生,进行了这次“朝圣”,详细介绍了杜甫的命运。 一生坎坷又漂泊。 影片还邀请了英国国宝级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凯伦爵士为杜甫“背书”,感慨万千地朗诵英文版杜甫诗词,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 。 的担忧。 许多西方观众第一次用惊讶的眼神注意到这个来自古老东方的文化巨人。

这部纪录片称杜甫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并将杜甫与但丁、莎士比亚平起平坐。 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西方文化对杜甫的认知。

长安魏渠的杜公庙,空无一人。

《草堂》是一首将被后人铭记千年的诗篇。

“国破山河,城满春绿,感时花溅泪,恨鸟离去。” 说起杜甫的《望春》《秋风断草堂歌》等诗,可以说是中国老少皆知。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省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他一生写诗1500余首,有《杜工部集》流传于世。 他的诗忧郁忧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它们经常处理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伟大历史变迁,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因此,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

杜甫的父亲曾担任兖州司马,杜甫青少年时期过着相对安定富裕的生活。 他自幼好学,7岁就能赋诗。“七岁思壮,口吟凤”。 杜甫青年时期的生活以读书诗词和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为主。 他曾对李白一见钟情,并一起喝酒、游历了几个月。 后来,杜甫怀着“侍奉尧舜,清风清俗”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希望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而,他却“未能考中”。

其间,杜甫在长安城南生活了十三年,自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在长安期间,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游历权贵,赠送礼物,但最终却没有结果。 仕途郁闷、失意的杜甫陷入了“断杯冷食,处处哀愁”的状态。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河西校尉。 后改为右侍卫,领军中将士。 曹参军。 杜甫为了生计,被迫接受了这个卑微的官职。 十一月,杜甫到奉贤县探亲。 一进屋,就听见哭声。 原来,他的小儿子已经饿死了。 他含泪写下了《从北京到奉贤的感同身受五百字》。 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与不为人知的才华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部忧郁、沮丧的杰作。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诗中“富贵人家酒肉难闻,路上骨头冻死”的古老名句,形象地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杜公祠石阶旁刻有杜甫诗词。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携家人逃往兖州(今陕西省富县)羌村。 杜甫听说肃宗即位,只身北上,投奔灵武。 不幸的是,他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并被押往长安。 后来,杜甫冒险离开长安,来到凤翔投靠肃宗。 被封为左士仪,晚年被称为“杜士仪”。 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贯而触怒肃宗,被贬到化州(今陕西省化州区)。 当时杜甫写《望山记》,描写西岳华山的险峻之美:“西岳山为中原之首,峰峦耸立,如子孙。我有九节”。仙人杖与玉女洗头盆。”

公元759年,杜甫在洛阳探亲返回华州途中,途经新安、石壕、潼关。 一路上,他目睹了战争导致民生衰落的残酷现实,写下了《三官》、《三别》等著名诗篇。

由于关中大旱,生计困难,杜甫弃官西行,带着家人翻越大秦山,向西南进发,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他先来到钦州(今甘肃天水)与侄子会合,随后翻越秦岭来到铜鼓县(今甘肃成县)。 乾元二年,杜甫一家离开铜鼓县,渡过嘉陵江南下来到兴州(今陕西省略阳县)。 从兴州翻过秦岭,向四川进发。

古代从秦岭通往四川的道路十分险峻。 杜甫一家人跋涉在秦岭深山,身心疲惫。 尽管远离寺庙,杜甫仍然心系国家、关心人民,关心天下人民。 杜甫文化研究者李清石认为:“秦岭之行,对于命运多舛的杜甫来说,不过是他一生中的又一次艰难之旅。诗人在秦岭留下了数十首诗,记录了杜甫一生的经历。”杜甫的《秦岭游记》也是一部描写秦岭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诗词佳作。描写了秦岭雄伟、险峻、神秘的崇高之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另一种类型。

几经周折,杜甫终于抵达成都。 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他在城西浣花河畔建造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来杜甫出任检工部员外,因此被后人称为“杜工部”。 几年后,他离开成都,来到夔州(今四川奉节)。 这一时期,诗人的创作达到了高潮。 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创作了430多首诗。 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春夜雨》、《秋风破草堂歌》、《蜀国宰相》、《官军带的穿》等一大批代表作。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其中最著名的诗是“拥有万千浩瀚楼宇,普天下穷苦百姓皆安乐”,表达了诗人悲悯天下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人民。 是杜诗词中的典范之作。 《登高》诗句,“无尽的落木沙沙,无尽的长江滚滚”成为千古绝唱。

“飘飘如天上地下的鸥。” 在漫长的漂泊生涯中,杜甫曾一度想过重返秦岭。 晚年流浪时,他始终牵挂着长安。 他在《秋升八首》中写道:“夔府孤城夕阳西下,每逢北斗望北京。” 言语中充满了对长安的不舍和怀念。 在《曲江三章五句》中,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此生未曾问过天,幸杜曲有桑田,故移南山南,随李广在短衣马看猛虎最后射。” 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最终并没有实现。公元770年,唐大历五年冬,杜甫在从潭州驶往岳阳的孤船上去世。他今年 59 岁。

少陵高原忆杜公

7月17日,记者来到少陵园。 高原上古木参天,植被茂盛。 站在高原上,微风徐徐吹来,让人想起杜甫的诗句“清风从左到右来”。 低头眺望繁川绿意盎然,难觅杜甫历年桑田的痕迹,令人感慨不已。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杜甫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在长安城,一群对杜甫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人聚集在一起,重走杜甫过去的道路,研究杜甫文化今天的现实意义,踏上他们的杜甫文化之旅。

7月17日上午,由唐诗杜甫研究会主办的杜甫与秦岭学术研讨会在杜曲举行。 研究会副会长刘同瑞表示:“诗人圣人的旅程几乎绕遍了大秦山。浙江开创了浙江唐诗之路。我们期待大秦岭六省一市共同努力。”打造杜甫与大秦岭文化之旅。” 秦岭生态文化之旅,增进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保护了秦岭祖传的文化。”

诗人杜甫一生对秦岭的祖先有着深深的眷恋,成为秦岭中华文化最典型的象征。他在咸阳桥上,在大雁塔上感叹“秦山骤碎”的危机。虽然他未能实现重返秦岭的心愿,但他用一生的事迹书写了千古诗词的历史。岁月,成为永恒的诗人,完美诠释了秦岭文化。” 李智慧教授在《秦岭——杜甫未竟的归宿》一文中这样写道。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王林认为,杜甫文化是世界级文化IP,值得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利用。 他告诉记者,音乐剧《诗人杜甫》的可行性正在积极论证,以帮助弘扬杜甫文化。

长安人、唐诗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王浩若说:“我认为杜甫之所以伟大,最重要的原因是贯穿他所有诗歌的高度人文精神。 “忧李渊穷年,叹肠热”是杜甫这首诗的思想主线,他以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为主要表现对象,投入了自己的热血。 、泪水和深沉的情感,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今天,人们不仅在中国纪念杜甫,还在大洋彼岸纪念杜甫。 杜甫诗歌的光芒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记者李伟文/摄)

记者手记

杜甫:中国伟大诗人

鲁迅评价杜甫:“杜甫好象不像古代的人,好像他今天还活着在我们中间。” 闻一多说:“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壮丽、最永恒的光辉。” 郭沫若赞杜甫:“世间的苦难,反映在诗中的圣人;人民的疾苦,反映在他的文中的涟漪。” 朱德盛赞杜甫:“草堂留给后人,诗中圣贤万年被铭记。”

世界和平理事会呼吁全世界人民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中,有伟大诗人杜甫。 在众多中国诗人中,美国诗人肯尼思·雷克斯罗斯尤其喜爱杜甫。 他译的《中国诗百首》选杜诗36首。 在他看来,杜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在某些方面,他比莎士比亚或荷马更好。 他更加自然,更加平易近人。

杜甫是人民的杜甫,是天下苍生的杜甫。 他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定义了唐诗,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让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杜甫的追随者众多。 他的诗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艺术,更是因为思想感情。 千百年后,杜甫依然能够引起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巨大关注,这是必然的。 他不仅属于唐朝,而且属于整个人类历史; 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

长安杜公庙位于魏渠。 与成都参天古树和著名的杜甫草堂相比,显得十分孤独。 据说,寺内最珍贵的文物是杜甫于公元750年(即肃宗二年)所写的墨拓石碑《俯视台中燕公九日南山寺》。唐代。 是现存唯一的杜甫书法珍品。 然而,现在来西安的人很多,却很少有人会把杜甫祠作为旅游目的地。 就连很多西安人都不知道长安还有这么一座杜甫祠,让人心酸不已!

留住历史之根,对历史负责,再现杜甫文化之光,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挖掘、保护、利用好杜甫历史文化遗存,并以此为契机,提升西安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进而促进西安与西安的融合发展,是我们的责任。文化和旅游产业让城市的文化记忆更加饱满和迷人。 一篇应该好好写的文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杜曲当地政府已开始建设杜甫广场,预计今年年底前竣工; 夏侯村杜甫人文纪念馆也已开工建设; 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杜甫文化资源,建设杜甫文化产业园,包括唐诗文化郊野公园(与唐代樊川相关的诗词刻成碑林)等,少陵高原将打造唐诗主题民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杜甫文化是具有广泛深远文化影响力的世界级文化IP。 杜甫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应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应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 纪念诗人杜甫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将诗人杜甫打磨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将西安建设成为充分展现深厚文化底蕴的唐诗词赋之城,让中国诗歌的魅力在新时代能够再次焕发光芒。 (李伟)

上一篇:中秋词之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一篇:吕不韦是怎么死的?死亡的四大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