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简介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 柯名子玉,又称子车、子矩。 父亲姓姬,母亲姓邹。 孟子的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 家道衰落后,他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 孟的母亲很严厉。 她的“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佳话,是后世母亲教育子女的典范。 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南王二十六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着有语录散文集《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集,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 它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 孟子师从孔子(孔子的孙子一般都是师从孔子的学生),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大师。 他被称为“老圣”,又称孔子。 为《孔孟》。 孟子曾效仿孔子,带领弟子游说各国。
但当时他不被其他国家接受,于是他隐退并与弟子一起着书立说。 世代相传的《孟子》共七章:《梁惠王》(上、下); 《公孙丑》(上、下); 《滕文公》(上、下); 《李楼》; 《万章》(上、下); 《告子》(上、下); 以及《金心》(上、下)。 其学说的出发点是善性论,提出“仁政”和“王道”,崇尚德治。 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从那时起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 孟子的文章说理流畅,气势十足,善于论证。
孟子思想
“民为重,国为次,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是第一,国家是第二,国王是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该首先关心人民,政治家应该保护人民的权利。 孟子同意,如果君主不道德,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为此,《汉书》和《艺文志》只是将《孟子》作为孔子之书置于学者之列,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后蜀五朝十国时期,后蜀国君孟昶下令将《孟子》等十一部经典刻在石碑上。 这可能是《孟子》被收入《经书》的开始。 到了南宋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合为一书。 《十三经》之首。 至此,“孟子”的地位才达到最高境界。 顶峰。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下令删除《孟子》中的相关内容。
上一篇:(每日一题)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