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古迹诗五首·第三部分
【唐】杜甫
崇山峻岭去荆门,有明妃村。
一旦到了紫台、朔漠,就只剩下面向黄昏的绿色坟墓了。
画画解春风,戴环天回夜月魂。
千百年来,琵琶一直在胡言乱语,乐曲中带着明显的怨恨。
▲
点击上方绿色图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诵诗歌
翻译
万千山岭如海浪涌向荆门,但王昭君长大的村庄至今依然存在。
从紫台直奔塞外大漠,郊外仅存的绿色坟墓迎着黄昏。
只凭图纸辨认昭君的面容,月夜戴上顺口溜,就是昭君灵魂的回归。
琵琶千百年来一直演奏着胡笛曲子,乐曲中流露出明显的昭君怨恨之情。
评论
①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走: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皇宫。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坟: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 简知:简明的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丽。
欣赏
“千山万谷到荆门,有明非一村”。 诗的前两句首先指出了昭君村的位置。 据《易通志》记载:“昭君村,位于荆州府贵州东北四十里。” 地址在今湖北省秭归县湘西。 杜甫写这首诗时,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里是三峡的西端,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的高处,向东眺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和附近的昭君寨。 数百里之外,原本是看不到的,但他却凭着想象力,由近及远,想象出一幅山峦叠壑,随着险峻的江流奔向荆门山的雄伟壮丽的画面。 他用此图作为这首诗的第一句,气势非凡。
“一旦去了紫台、连硕沙漠,就只剩下面向黄昏的绿色坟墓了。” 前两句是写昭君村的,只有这两句是写昭君本人的。 诗人仅用这两首简短而有力的诗来描述昭君一生的悲剧。 从这两首诗的立意和用词来看,杜甫很可能借用了南朝姜衍《恨》中的词句:“明朝已逝,我仰望天空,深吸一口气。台地有点远,山连绵不绝,希望大王最后能见到你,荒野如异国他乡。” 但仔细比较就会发现,杜甫两首诗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大大超过了江淹。
“画画映春风,戴环天回月夜魂”。 这是前两句的直接接续,进一步描写了昭君的身世、家国情怀。 关于画画的句子继承了前面的第三句,关于戴戒指的句子继承了前面的第四句。 画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愚蠢,他只看图画,不看妃嫔和宫中的人,把他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师摆布。 简要了解某事意味着简要了解某事。 据说从图片上元帝对昭君略有了解,但实际上他根本不认识昭君,这就造成了昭君被埋在塞外的悲剧。 戒指上的那句话,写的是她对祖国的思念,永远不会改变。 虽然她的尸骨留在了绿色的坟墓里,但她的灵魂却会回到她父母在月夜长大的国家。
“琵琶胡语奏千年,怨恨明于乐”。 这就是这首诗的结尾。 胡语流传千年的琵琶曲调,点出了全诗昭君“怨”的主题。 据汉代刘熙《诗名》记载:“琵琶起源于胡仲马所吹的鼓,推手在前的叫琵琶,引手的叫琵琶。” 晋人石崇在《明君词序》中说:“昔公主嫁吴孙,即令琵琶奏乐,以慰其路上思绪,亦送明君。” 琵琶原是由胡族传入中国的乐器,常以胡音、胡调演奏塞外乐曲。 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创作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曲。 于是,琵琶与昭君在诗词上变得难以区分。
正如前面已经多次说过的,昭君的“怨”虽然也包括“恨天子不与君相见”的“怨”,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女人嫁到异乡却始终没有得到满足的怨恨和担忧。想念她的家乡。 这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对家乡、对祖国最深厚的共同感情。 前面提到,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胡振恒说“山野谷去荆门”只能用在英雄“生长”的地方,不宜用在“山村”的小村庄。明飞成长”。 因为他只是通过感叹美人命运这样狭隘的情感来理解昭君,不了解昭君怨恨的分量。 吴占泰意识到杜甫想把昭君写成“惊天动地”,杨伦则体会到杜甫写作时的“肃穆”态度,但他并没有完全解释为什么昭君可以“惊天动地”,不愧为“惊天动地”。庄严”。 昭君虽是女子,但她走过万里路,留了千年青坟,她的心与祖国同在,她的名字将随着她的诗词音乐永垂不朽。 诗人要郑重地写下“翻山越岭到荆门”这样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少陵叶老,又名“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省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为“李杜”。 为了区别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杜甫和李白也合称为“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他的诗歌约有 1,400 首被保存下来。 其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公元759年至766年居住在成都,后世以杜甫草堂为纪念。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复“唐诗”和“宋诗”即可查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