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歌赋 > 儿童诗歌 >

“天下杨,四知堂”——天下杨氏宗祠多

| 佚名

杨氏始祖杨震(52—124),字伯奇,东汉名臣,弘农华阴(今陕西)人。 他精通经典,在学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被誉为“关西孔子、杨伯奇”。 五十岁时,杨震开始步入仕途。 历任湖北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后任太尉、龙图阁学士。 他深受人民尊敬,被誉为“天下最廉官”。 他为官清正,从不向权势低头,敢于进谏,屡次在公开场合直言时事弊端,因而为范奉等人所憎恨。 延光三年(124年),杨震被废黜还乡。 他喝了毒药,死在路上。 汉顺帝继位后,下旨为他平反。

“杨震清廉自律,不肯受礼”是千古佳话。 东汉永初二年(108年)春,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 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推荐的官员。 王密得知杨震到了昌邑,大喜。 当晚,王密悄悄拜访了杨震,并带来了十斤黄金作为礼物。 如此丰厚的礼物,是为了感谢杨震过去对他的恩情,也希望这位贵人能够支持他未来的事业。 杨震此时深知他的用意,当即拒绝收下这笔巨款,阴沉着脸说道:“我和你是老朋友了,我明白你的想法,但你却不知道。”我是谁。为什么?” 王蜜心想,难道他是怕别人知道才故作客气的吗? 他急忙上前,低声道:“你晚上不懂事。” 见他还是不懂,杨震不由怒了,厉声道:“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什么是无知?” 王密顿时羞愧难当,连忙道歉,带着金子离开了。 从此,杨家以杨震这个“清官之辈”为荣,以“四知”为座右铭,弘扬祖宗美德,修身养性,训诫侯坤。

杨震家规十分严格,要求子孙生活简朴,吃素。 曾经有人建议杨震创业。 他淡然一笑,说道:“如果让后人称为清官子孙,那将是一份伟大的遗产。” 汉末名人孔融曾赞道:“第四代杨公,清朝”。 天下皆可见德。”《后汉书》对他评价很高,赞道:“杨氏的德,是天下之柱。 敬畏四智,消除三惑。 恩赐不矜持,为人正直诚恳,是个有才华的人。 ,告诉我春泽吧。”

据《连江杨氏族谱》记载,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年),杨氏一支迁至连江。 连江杨氏都是东汉杨震的后裔。 数百年来,连江杨氏后裔继承了“四知堂”的传统,为官经商,诚信创业,人才辈出。

元代,头保廷臣公被任命为龙泉县令,并升任寿州知府; 明代,杨充六世同居,号称“仪门”,成为佳话; 清代,杨凤腾、杨中岳父子均为进士; 民国时期,杨其勇被任命为连江县县令。 ; 杨通曾任连江县令,后迁金门县令; 土地革命时期,连洛革命烈士杨二昌是连洛工农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杨氏传承的“四知”精神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四识”以其无辜的遗产和生生不息的子孙,成为代代相传的传奇。

上一篇:廉政声音的生动载体——『金暮夜』杨震

下一篇:1981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9课《一个粗瓷大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