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歌赋 > 中国诗歌 >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什么意思

| admin2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 歌 行》作者:曹操

译文: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什么意思?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是说周公聃整天操劳国事,正在吃饭时有人来找他他就把饭放下解决问题在来吃,如此总是吃饭被打断,说明他心怀天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比喻什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这里原意我不说了,这个是曹操比喻自己胸怀博大,希望广纳雄雄才(那句话翻译成白话可以这么理解:我是不怕我的实力太强的,大家都来投靠我吧)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个是借用了周公 一饭三吐哺 的典故表明自己招才纳贤的诚心,同时说相信这么做能够最终让天下人归顺他

总体表达了曹操希望招收更多NB的小弟来帮手,不怕他们功高震主这样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哪首诗?原文及译文是怎样的??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气度来勉励自己。

上一篇:花自飘零水自流 何解?

下一篇:“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大致意思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