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唐诗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十分豪放豪迈,这种英雄气质在他的诗中得到了体现。 “但龙城的飞将都来了,也不教胡马翻越阴山。” 这种英雄胸怀超越了古今无数边塞诗人。
但我们今天看到的却是王昌龄最残酷的边塞诗。 几乎每一个字都让人心寒,而前十个字更是让人心寒入骨。
饮马过秋水,水寒风如刀。 平沙太阳还没有落山,依稀可以看到临洮。 昔日长城之战,咸炎意气风发。 黄尘足今昔,白骨是乱艾。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塞下歌》。 与他著名的《出塞》题材相同,均为边塞诗。 而与那首古诗中的英雄气概相比,这首古诗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不同的情感基调。
诗的开头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边疆,那里寒风刺骨。 “饮马过秋水,水寒风如刀。” 诗人牵着马过了大河。 这个地方是内陆地区,现在是秋冬季节。 河水刺骨,秋风如刀割我。 真是冷到骨头里了。
这是一片辽阔的沙漠,也是唐朝诗人和士兵守护的地方。 王维古诗曾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这是对边塞之地风光的极诗情画意的描述。 但在王昌龄的这首唐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平沙太阳尚未落山,依稀可见临洮。” 广阔的战场上,夕阳尚未落下。 悬在空中,在茫茫大地的炊烟中,可以看到远处的临洮。 临洮在唐诗中代表边境,这首唐诗描述的是士兵守卫的边境。
接下来的诗句非常怀旧,意境对比鲜明,从侧面描述了战场上的残酷。 “昔日长城之战,精神昂扬,黄尘足今昔,白骨乱艾。” 想当年这里正发生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守边的将士个个意气风发,意气风发。 虽然他没有写战争是否胜利,但转眼间他就将目光投向了现在尘土飞扬的战场。
他看到了什么? 到处都是黄土,到处都是白骨,到处都是野草疯长。
整首古诗基本上都是从侧面描写,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但却非常深刻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全诗没有一句评论,但战场场景却摆在我们眼前,更加凸显了这首古诗的震撼力。
上一篇:“五月五日端午节也”一年一度
下一篇:为何夏至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