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党史声音日历》:红军不足一个营兵力

| 佚名

【党史的今天】1928年8月30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井冈山黄洋界前哨击退了湘赣之敌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到11月,红军击溃了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师剿灭”。

#e:3:2:e:e:7:1:4:a:e:c:4:5:4:2:2:6:6:6:c:0:1:8:2:3:5:b:3:7:a:3:4#

“黄洋界炮声大,报敌军夜逃。”

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曾这样写到。

1928年8月30日上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黄洋界前哨发起进攻,企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又一次“征战”。

当时,驻守井冈山的红军只有两个连,但当地革命群众却拥有“拔山之力”。 接到敌情后,中共宁冈县委按照红军要求,率大庸、桥林两乡政府发出10万人紧急动员令,安排群众隔夜剪竹钉。

连夜在大龙、茅坪通往山上的两条小路上筑起“竹钉阵”,防止敌人通过。 与此同时,通往哨子的山路上连夜搭建起了竹篱笆。 有五道防线,包括障碍物、滚木和岩石、战壕和射击掩体。 从大人到小孩,从老人到妇女,整个根据地的人们都动员起来了。

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敌人的失败是可以预料的。 当日,红军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击退了湘赣之敌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只能相信群众,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黄洋界保卫战,不仅成功保卫了井冈山战略根据地,也为红四方面军主力回返、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 这场战争充分调动了当地人民的力量,在黄洋界构筑了一道“竹钉防线”,对毛泽东思想核心之一的人民战争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共产党员网、中国军事网)

导演:于峰高阳

制片人:王伟、赵静、马媛

策划:关玉玲

音频制作:葛继军

主播:刘嘉明、秦越、吴可欣、万玉琳

设计:韩硕

上一篇:报考河北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有三个?

下一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