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妆总适宜》全诗是:
水光清澈固然好,但山空空蒙雨时也怪。
欲将西湖比西子,总是淡妆浓妆为佳。
此诗为宋代诗人苏轼《饮湖初晴晚雨》中的第二首。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又名子瞻、河中,又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显。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 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中进士。 宋神宗年间,曾任职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联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历任翰林学士、科举学士、礼部侍郎。 还到过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徽州、儋州。 宋徽宗被赦免北返,却在途中病逝于常州。 宋高宗年间,追谥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歌、词曲、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放,善于运用夸张比喻,风格独特。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文气宏大、豪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还擅长书法,是“宋四大家”之一; 工画,尤擅墨竹、奇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诗歌欣赏: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 这是诗人任杭州知府时写的。 有两首原创歌曲,这是第二首。 第一句“水光灿烂直到阳光灿烂”描述了晴天西湖的水光:明媚的阳光下,西湖的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第二句“山空雨蒙,亦奇”,描写雨天的山景:雨帘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茫迷茫,甚为奇特。 。 从标题可知,诗人这一天正在西湖边设宴。 起初阳光明媚,但后来就下雨了。 在善于欣赏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雨状态是美丽而美妙的。 “晴天好”、“雨也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 “欲比西湖,不如淡妆浓妆。” 诗人用巧妙恰当的比喻来形容西湖的魅力。 诗人之所以将西施比作西湖,不仅是因为他们同在一块土地,同有一个“西”字,有同样的雍容华贵之美。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具有自然美,不需要借助外部物体。 ,无需依赖人工修饰,随时展现你的美丽风采。 西施无论是浓涂粉白,还是淡眉,总是雍容华贵; 无论晴天、雨天、早晚花开,西湖都无比美丽、令人着迷。 这个比喻为后人所认可。 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而且,他们都在吴越地区,所以才用这个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