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曰:“吾未曾见过好仁而憎恶不仁的人。好仁者无事,憎恶不仁者是仁者,不容不仁者。” ”
2、孔子曰:“人之过失,皆由其党,察其过失,而知仁”。
3. 子曰:“朝闻道,夕死。”
4、孔子曰:“士之志于道,而耻于衣食不善者,不值得议论。”
5、孔子说:“天下无不宜君子的事,无非就是比较义。”
【翻译】
1、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真正喜欢仁而讨厌不仁的人。追求“喜欢仁”的人本身就是高尚的;讨厌不仁的人永远不会不仁。有谁能专心于仁呢?一天?有这么难吗?我没见过没有这个能力的人。可能有,但我没见过。
2、孔子说:“人的过失是不同的,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过失,可以了解这个人在‘求仁’的道路上达到了什么程度。”
3、孔子曰:“朝之明道,胜于夜死”。
4、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羞于卑微的人,不值得说话。”
5、孔子曰:“君子为天下事,不强求是非,也不无故地反对,只要按照道德来行事。”
【经验】
今天五段,前两句讲“仁”,后两句讲“道”。
1、仁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
孔子一生都把“仁”作为一个人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如“克己复礼,为仁”,“弟子入则孝,出则兄弟,至诚守信,博爱他人,仁慈”,“巧言魅惑”,鲜活仁慈。”“知己知彼,问思细想,仁义在其中。”“我没见过。”喜爱仁的人,憎恶不仁的人。 不仁者,自有过失。 有谁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行善呢? 我还没有见过实力不足的人。 有可能,但我还没有看到。”
确实,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仁慈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温柔地对待世界也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 就像赠予某人一朵玫瑰,手上留下余香。 当你做利他的事情时,你也是快乐的。
2、学会依法办事,就不会犯错误。
我反对“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论语》说“君子之于天下,无有适宜,无有过错,乃比较义”。 《道德经》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意志。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只是一粒尘埃。 李勇、余月贤之死; 甘肃马拉松前线的年轻人; 敦煌的沙尘暴、河南的大雨、COVID-19、汶川地震……我个人认为我不会表达哀悼或同情。 如果你不展示你的才华; 如果你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如果你保护自然,每个人都有责任; 如果尊重地球,尊重生命,不吃野生动物,不在地震区建房,这些悲剧就没有必要发生。